网站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洛阳工业信息中专,今天是2024-11-22
教研动态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更新时间:2023-09-01 09:34:00点击次数:367次字号:T|T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一)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及具备同等学历者。

(二)学制:

三年制

(三)培养层次:

中职

(三)专业代码:

660301

二、培养目标

(一)本专业主要面向制造加工类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能够适应用人单位需求。

(二)掌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具有机械加工技术初等实践能力和较强创新能力的技能。

(三)经专业理论、文化基础和德育考核,成绩优异,通过中高职大贯通模式升入高职高专学习。

(四)经专业理论、文化基础、信心技术和德育考核,成绩优异,并参加吉林省对口升学高考,升入上级院校继续深造学习。

三、人才培养规格及专业技能

(一)人才培养规格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基本文化素质;掌握满足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拓宽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初级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能力。

(二)专业技能

1.车工2.钳工3.焊工4.数控编程和加工

四、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知识结构

1.具有高中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

2.具有职业道德、法律、公共关系及艺术美学等方面的基础文化与人文知识。

3.具有体育锻炼方面的基本知识。

4.掌握政治方面的思想人文知识。

5.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

6.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7.掌握绘制电气图样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方法。

8.掌握数控加工的编程与操作知识。

9.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10.掌握常用电气材料与元件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企业常用电机与变压器的相关知识。

11.掌握机电设备维护保养的相关知识。

12.了解典型机电设备的基本结构,具备钳工操作的基础能力,熟悉常用机加工设备的一般操作方法。

13.熟悉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电路分析和电气测量的方法。

(二)能力结构

1.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并培养其自学能力和文献检索的能力;基础教学达到普通中等职业院校基本水平。

2.具备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各方面的培养,学生毕业时在理论知识方面达到普通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水平,在技能方面达到中级工水平。

3.具备知识创新的能力,在比较熟练处理现场所发生的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基础上,具有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以及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4.具有适应本专业生产技术工作需要的写作与表达能力。

5.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操作能力。

6.具有新技术应用能力

7.具有一定的自学和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8.具备机械加工和电工、电子操作的基础技能;有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具备触电急救及电气(线路、设备)故障应急处理的能力;具备选用电机与变压器的初步能力;机械零件机械加工;加工设备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护。

9.具有公共交际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三)素质结构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热情高。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团结协作。

4.具有开创精神,富有个性及创造性。

5.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以及依法办事的自觉性,遵纪守法,敬畏规章制度。

7.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审美观。

五、课程设置

(一)德育课

1.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教学总体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教学总体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总体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5.心理健康与礼仪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人生活在社会里,注重心理健康发展,同时注意仪表形象,养成文明习惯,掌握交往礼仪,融洽人际关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门课程。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现代人,注重礼仪的自我修养,即在学习礼仪、运用礼仪中,对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和待人接物等六个方面,都能展现出一个人的教养。并在社会交往中,有所为,有所不为,自觉地运用礼仪规范,方算知书达礼,方称得上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做到“举止文明,处世得体”,方可“有礼走遍天下”。

6.安全教育

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直接涉及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攸关亿万家庭的和谐与幸福。众所周知“安全”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想创建和谐校园,首先要创建平安校园。确保学校安全,是营造良好地育人环境的需要;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安全事故而又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轻则导致财产损失,重则造成人身伤亡!由此而给当事者个人及其家庭、单位和国家造成的不幸和损失。谁都渴望如诗如画的宝贵年华,谁都向往丰富多彩的绚丽人生,谁都希望拥有一个幸福而又美满的家庭,谁都希望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然而这一切又都与安全有关。

7.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和法制素质的有效途径。加强中小学的法制教育,对于有效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及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小学法制教育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教育。不仅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规范的教育内容,也要有相对稳定的和科学的教育途径和渠道。法制教育要以课程教学为主要渠道,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紧密结合的学校法制教育的网络和体系。

8.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职业问题、就业与创业的准备问题和技巧方法问题,是毕业生求职择业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三大问题。就业指导帮助择业者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帮助择业者了解社会不同职业的岗位要求,帮助择业者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实现人职相配,从而完成择业者的择业任务。掌握社会职业与就业创业基本知识、职业理想与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的知识准备、能力准备、职业道德与职业心理素质准备、职业信息的收集与利用、就业方法与技巧、自主创业的方法与技巧、职业适应与转换等内容,对学生就业和创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9.艺术课

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艺术,主要包括音乐篇与美术篇,从两个方面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提升艺术情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艺术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普遍开展,中小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提升。

(二)文化课

1.语文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推广普通话教育,规范标准字书写,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同时语文课中还有时事政治课,帮助学生关心国家时事,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新闻的习惯,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2.数学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英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4.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三)专业课

1.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图样由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组成,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文件,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掌握绘图的基本方法。掌握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应用及其标注,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及其测量技术。

2.机械基础

螺旋传动和蜗杆传动机构的类型及功能、带传动和链传动机构的类型及功能、液压传动的构成和液压元件及辅助装置掌握轴系零件的种类及其功能、金属性能、轮传动和轮系机构的种类及功能、金属学基础、钢的热处理,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牌号和用途。掌握机械原理的初步和机械传动,常用松件,零件,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熟悉常用零件的性能,分类,应用和相关的国家标准,能对一般机械传动系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了解常用液压元件的类型,用途,熟悉液压基本回路,能对机床典型型液压系统进行初步分析。

3.电工基础

使学生懂得必要的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掌握直、交流电路和电磁的基本概念及理论,能对一般交、直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了解数控设备中常用的放大电路、单相整流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形式、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熟练进行电工与电子电路的有关实验。

4.电机与控制

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培养学生对常用电动机的维护、保养与检修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掌握电动类、制冷类日用电器中主要使用的三种电动机——单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和单相串励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以及电动类、制冷空调类电器专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熟悉对上述电动机进行维护、保养与检修。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能够解决专业技术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5.数控编程技术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与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机床课程紧密联系。主要包括:数控机床基本知识,数控程序编制中的工艺分析,数控程序编制中的数学处理,车床、铣床及加工中心编程,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编程等。重点介绍了数控车削、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等数控加工工艺、程序编制及编程实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针对被加工零件,在合理地制定数控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运用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所规定的编程规则和编程方法,编制零件的加工程序,为数控加工做准备。

6.数控加工

使学生掌握数控车削操作规程、车削类通用夹具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掌握数控铣削操作规程、铣削类通用夹具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掌握数控钻削操作规程、电火花成型加工和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操作规程;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的实施方法;掌握数控加工的基础知识、数控加工的方法、(数控机床夹具)、数控加工工艺及机械加工质量等数控加工的相关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运用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7.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六、学时分配

课程

类别

序号

学年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合计

学时数

 

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科目

 

文化

基础课

1

语文

3

3

3

3

3

3

378

 

2

数学

3

3

3

3

3

3

378

 

3

英语

3

3

3

3

3

3

378

 

德育课

4

体育与健康

6

6

6

6

2

2

588

 

5

职业生涯规划

2

2

 

 

 

 

42

 

6

哲学与人生

 

 

2

2

2

2

210

 

7

法制教育

1

 

 

 

 

 

21

 

8

安全教育

 

1

 

 

 

 

21

 

9

心理健康与礼仪

 

 

 

 

1

1

42

 

10

劳动教育

 

 

 

 

1

1

42

 

11

职业道德与法律

 

 

2

2

 

 

84

 

12

艺术课

1

1

 

 

 

 

42

 

13

经济政治与社会

2

2

 

 

 

 

84

 

专业

基础课

14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2

2

2

168

 

15

实践课

2

2

2

2

2

2

252

 

16

机械制图

3

3

 

 

3

 

189

 

17

电工基础

3

3

 

 

3

 

189

 

18

电机与控制

 

 

3

3

3

 

189

 

19

机械基础

 

 

3

3

 

3

189

 

20

数控加工

3

3

 

 

 

3

189

 

21

数控编程

 

 

3

3

 

3

189

 

合计

总学时数

32

32

32

32

28

28

3864

 

说明:每学期按21周,第22周期末考试。

 

七、实施保障

(一)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文化基础课教育教学的课程标准,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尊重学生特点,发展学生潜能,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是教学就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企业生产与生活实际,对课程内容进行大力整合,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合理规划,集综合项目、任务实践、理论知识于一体、强化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寻找理论和知识点,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实用性与实践性。

(二)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坚持以德治校、以人为本、以质量管理为核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学科课程、环境课程、活动课程以及各类教学管理制度的育人功能,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培育良好教学风气,便学校持续健康向上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师资配备、教学团队构建

1.队伍结构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6人,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负责讲授专业课程,完全可以胜任专业教学工作。

2.专任教师

1)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具备本专业教师资格证。

3)具备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师德高尚,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

4)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能够进行教学资源开发。

(四)保障建设经费

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专项支持,对我校提供资金保障。

(五)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1.教学管理队伍及教学管理机构健全,完善督导监控体系。

2.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新任教师及新课试讲、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教学信息反馈等教学管理制度。

3.修订完善各环节教学质量标准,增强教学质量监控的可操作性。

4.修订课程评估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强化对教师改进教学的指导、激励作用,提高专业办学质量。

(六)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充分了解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召开专业教师工作会议,研究制订科学、可执行和实效性强的专业教学计划,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七)实习实训环境

有数控、机械加工、焊接实训车间。

九、考核评价

职业学校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实现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既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中,既要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地考核,又要加强对学生课程学习全过程的督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技能的掌握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完成具体的学习(工作)项目的实施过程来进行评价,具体从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参与项目的态度、职业素养及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同时,从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获得的实践经验、语言文字表达和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工作任务或项目完成情况、安全意识、操作规范性和节能环保意识等方面来进行考核评价。

(二)结果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通过期末考试方式来进行考核评价。

(三)课程总体评价

根据课程的目标与过程评价成绩、结果性评价的相关程度,按比例计入课程总体评价。

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态度与专业技能。评价的方式包括平时评价和期末测试。

九、毕业要求

1、入学军训教育成绩必须合格。

2、按规定修完所有课程,各科成绩合格。

3、取得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

4、获得与本专业相关职业职业资格证书。

5、必须完成学校要求的顶岗实习。